買了一本書 “購屋超級攻略”,這裡會記載一些關於購屋要注意的事項


一些名詞

  • 房仲,分普專高專,基本上就是業務

  • 普專/高專:

    • 普通專員/高級專員,獎金薪資差異罷了
  • 代銷: 台灣獨有,在預售屋里兜售房子的人 (也算房仲?)

  • 建商/營造商

    • 可能為一體的,但建商是設計房子,營造商是蓋房子
  • 聯準會 (FED):美國央行,貨幣政策會影響全球經濟

  • 量化寬鬆 (QE):印鈔,並降低利率,刺激經濟用的,但會有反效果

  • 央行:穩定經濟用的

    • 不過台灣央行需賺錢供養國庫(作者有偏見?)
  • 負利率

    • 存銀行的負擔會大於利息
  • 實質負利率

    • 利息跟不上通膨,實際上是賠錢
  • 一般約 (一般委託):好像是房仲亂源?大部分都走這條路,不限制簽給任何仲介賣

  • 專任約 (專任委託):只能單一公司全權處理,屋主自己也不能賣

  • 斡旋:房仲代替殺價

房價問題

  • 房價根本原因為 = FED 的 QE 政策 + 升息
  • 成交量比成交價更為重要 (高價但賣不出去只是表面好看而已,不是真的漲了)

4 大因素

  • 供給
  • 需求
  • 資金
  • 利率

適當通膨是好事,東西越變越貴,刺激人們提早消費,最好能每年1~2%, 太熱後央行就會升息,把錢收回來。 而升息造成的效應就是房貸變貴,造成屋主想盡快繳完,或是出售,供給量上升,但因為買方也因為借錢成本變高,意願下講,需求也下降,就有可能造成房價往下修

所以合理價格的房價,可能是出現在升息之後!!,雖然房貸成本變高,但比起省下的房價來說,應該是大於利息


台灣環境因為都要用外銷來賺錢,所以透過降低新台幣匯率,讓我們的出口比較有優勢

定期存單

Continue